歲末年初,久違的出行高峰悄然出現。2023年春運火車票開售以來,出行平臺數據顯示,火車票搜索量已環比增長2.2倍。交通運輸部要求各地全面恢復道路客運服務,各地鐵路部門迅速出臺恢復旅客列車開行計劃,鐵路客流正以日均20%速度激增。
在即將到來的2023年,恢復和擴大消費已占據經濟工作優先位置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、《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》等中央重大決策,已明確要全面促進消費,加快消費提質升級。
這意味著,隨著出行客流恢復、宏觀經濟政策朝著內需和消費傾斜,消費場景終將恢復、消費意愿終將抬升。市場相關分析認為,作為經濟晴雨表,廣告行業的發展將積極反映出中國經濟復蘇的后勁,兆訊傳媒(301102.SZ)等龍頭企業未來發展值得期待。
“交通廣告展示方式正向鐵路廣告遷移”
根據QuestMobile統計數據顯示,2021年中國廣告市場規模超過萬億,同比增速超過11%,預計2022年中國廣告市場規模為11069億元,同比增速10.5%。而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預計,2021-2024年廣告行業復合年均增長率(CAGR)為4.85%,2024年中國廣告市場規模將達到11,715億元,其中戶外廣告市場保守估計將維持7%的占比,市場規模為820億元。
“廣告營銷行業錨定宏觀經濟發展,基本面改善來自于疫情好轉和經濟復蘇。廣告行業與宏觀經濟發展強相關,疫情防控政策持續優化,消費步入修復階段,廣告營銷有望加快回升。” 財通證券分析認為,修復階段或伴隨一定的擾動因素,但廣告行業龍頭具備較強的抗風險性,業績相較中小規模企業更具穩定性,具備長期價值。
作為中國高鐵數字媒體第一股,兆訊傳媒(301102.SZ)無疑將受益于經濟復蘇及未來戶外廣告行業的大發展。今年以來,兆訊傳媒先后新開或升級在西藏、陜西、黑龍江、廣東、山東、遼寧等省份的高鐵站媒體資源,競爭優勢獲得長效鞏固。目前,兆訊傳媒已與國內18家鐵路局集團中的17家鐵路局集團簽署了媒體資源使用協議,已建成覆蓋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、年觸達客流量超過10億人次的自有高鐵數字媒體網絡,資源區域覆蓋了長三角、珠三角、環渤海、東南沿海等多個經濟發達區域,形成了以高鐵動車站點為核心,布局全國鐵路網的數字媒體網絡。
海通證券表示,防疫政策逐步優化之后,寫字樓、高鐵站兩大場景人流量邏輯上會持續回升,復蘇背景下廣告主信心增強,投放意愿和投放需求也會持續回暖。
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也發布研究報告,持續看好未來戶外廣告行業的發展,尤其以交通廣告以及虛擬現實、裸眼3D廣告等營銷場景為最佳,預計未來增速將會領先。“交通廣告展示方式向鐵路廣告遷移,以鐵路媒體最為潛力。”
“鑒于鐵路客運修復需求強烈,參考國外鐵路客流恢復的情況,預計我國居民高鐵出行需求有望穩步增長。” 申銀萬國證券表示,“新十條”發布后,國內客流貨流快速修復,這將大大有利于經濟復蘇態勢持續企穩。
據統計,2021年我國旅客運輸量為83.03億人次,其中鐵路客運量達26.12億人次,占比達31.46%,《高鐵媒體價值研究報告》顯示,選擇高鐵出行的人群中74.3%為商務出行,15.3%為旅游出行,這部分旅客具有高學歷、年輕化的特點,潛在消費能力較強,適合投放快消、餐飲住宿、酒水飲料等全程產品的效果類廣告。
未來,經濟復蘇態勢將更加明朗,高鐵客流也必將大幅增加,作為行業龍頭企業,兆訊傳媒增長動能強勁,憑借龐大的媒體資源優勢、場景傳播優勢,將實現更快增長,其增速將領跑高鐵數字媒體行業。
裸眼3D大屏成為發展新動能
戶外媒體相較于其他媒體具有強制性、場景化、無限延展性三大特點,傳播價值不可小覷,尤其隨著現如今數字營銷技術的應用,其投射范圍及呈現內容也在不斷迭代。
在戶外廣告高速發展的態勢下,繼社交和數字化之后,虛擬現實、裸眼3D大屏已經成為戶外廣告新動力。面對全新的市場空間,兆訊傳媒已進軍戶外商圈大屏媒體業務。
2022年6月,兆訊傳媒先后在廣州天河路商圈、太原親賢街等城市核心商圈落地運營了1400平方米、550平方米戶外裸眼3D大屏,已吸引了眾多高端優質廣告客戶。
根據兆訊傳媒規劃,在國家“百城千屏”政策驅動下,兆訊傳媒將進一步拓展核心商圈的營銷場景,積極促進裸眼3D等數字媒體技術和互動內容體驗的場景化應用。兆訊傳媒未來將投資4.2億元,在省會及以上城市以自建和代理等方式取得15塊裸眼3D屏幕,通過加強重點城市的媒體布局進一步鞏固區域資源優勢,以滿足客戶在重點城市的廣告投放需求。
在業內人士看來,眾多高端品牌“霸屏”兆訊傳媒戶外高清大屏,說明了兆訊傳媒的城市商圈媒體價值已獲得了高度認可,其第二增長曲線已初現雛形,兆訊傳媒正開啟高鐵媒體業務和數字戶外裸眼3D大屏業務雙輪驅動發展的新模式。
“經濟逐步回歸常態是大勢所趨,這將帶動廣告主預算回暖,廣告行業走向復蘇。戶外廣告行業中仍存在結構性增長機會,尤其是出行相關的廣告媒介。”中信建投證券表示,“未來戶外廣告的成長,一方面來自品牌側的健康增長,另一方面來自格局穩固下的規模溢價。”
(來源:《21世紀經濟報道》)
(根據公開資料整理,不構成投資建議)